兩年前,孫先生大學畢業留在了合肥,同學則去了廣州,雙方聯繫中斷。前日上午,該同學突然給孫先生打來電話說要結婚了,希望孫先生參加婚禮。當孫先生表示自己不能去後,同學卻說會將銀行賬號發過來,孫先生可將“禮金”匯到賬號上,表示“人不到禮要到”。(4月28日《京江晚報》)
  老同學要結婚了,孫先生如果有時間參加,順便會會老同學,也是順理成章的事。如果孫先生的確不能去,或者不想去,老同學應該表示理解。畢竟孫先生與老同學畢業後天各一方,兩年都沒聯繫,足以說明彼此交情一般。老讓孫先生將“禮金”匯到賬銀行號上,這種身不能至、禮金裸奔的做法,不僅讓孫某感覺很不舒服,也讓人情變了味。
 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,人與人之間講究“禮尚往來”。只是,現在隨禮的範圍不斷擴大,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隨送禮的金額也越來越大,有人甚至把人情交往當成了一種生財之道。有報道,湖北某地農村就連母豬下崽也要大宴賓朋。人情交往變成了“認錢”交往,讓很多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負。
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情交往“水漲船高”可以理解。但是,人間真情畢竟不能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,人情的往來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,心意到了情義也就到了。盲目攀比,不僅背離了人情交往的本來意義,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演變成赤裸裸的金錢關係。
  筆者曾到過韓國。韓國人也有人情往來,但是大多是點到為止,真正做到了“禮輕情意重”。例如,韓國人同事搬家,往往就送一捲衛生紙,象徵著同事間的友情長長久久,永遠扯不斷。捲紙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捲紙本身的價值。
  “一切向錢看”曾經是我們這個社會引以為恥的價值觀。然而,改革開放以來,人們的價值觀悄然改變,不少人不知不覺就掉進了錢眼裡。去年底,益普索(IPSOS)對20個國家的一項調查顯示,71%的受訪中國人表示,會根據自己擁有的東西衡量個人成功,這一比例明顯高於其他調查國家的反饋,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出13個百分點。對這一問題回答的全球平均值為34%,土耳其、巴西、韓國、波蘭都在平均值之上,加拿大、英國、西班牙、瑞典則是比例最低的國家。
  人情的異化其實是人們價值觀的異化。不少人堅信“禮多人不怪”,人情交往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為人處世哲學。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認為,過去30年所展示的最致命的變化,不是貪婪的瘋漲,而是市場和市場價值觀侵入了它們本不屬於的那些生活領域,包括健康、教育、家庭生活、自然、藝術、公民義務等。
  對物質的追求本身沒有錯。然而,一個民族一旦陷入金錢的泥潭是非常危險的事。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,它猶如一種毒藥侵蝕著人們靈魂,敗壞著社會的風氣。事實也是如此:一方面人情債越來越沉重;另一方面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日益淡漠。
 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。遏制不正常的人情消費,讓人情回歸人間真情,必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。各級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,廉潔從政,帶頭移風易俗,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良好的民風;主流媒體必須負起責任,不能是非善惡美醜不分;還要儘快建立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制度機制;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中,在全社會真正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風尚。
  文/張衛斌  (原標題:禮金裸奔讓人情變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11cexrf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